整理霞慕尼照片和影片時,拍到幾張還不錯的照片先分享
南針峰海拔3840公尺翱翔的 烏鶇 這一瞬間拍下 (鶇: 注音:ㄉㄨㄥ )
Aiguille du Plan 高山和Pointe Lachena高山
離開霞慕尼前往西庸古堡,在縣道公路俯瞰霞慕尼
山嵐中的南針峰
離開法國霞慕尼,接著前往瑞士日內瓦湖旁的湖畔古堡:西庸古堡
西庸古堡 (西雍古堡 或稱 希永古堡) (Châteaux Chillon ) 法語稱之為石塊城堡,是瑞士西部的一座坐落在 日內瓦湖與陡峭山麓之間中世紀水上城堡,位於沃州蒙特勒(Montreux)附近的韋托鎮,附近區域以丘陵地居多,因此待會要搭黃金列車的蒙投車站,建築物是在山坡地上,要爬樓梯搭手扶梯上去的。
日內瓦湖又稱 雷夢湖,因來自法語的 Lac Léman。
眼前的遊輪是日內瓦湖遊湖的船隻。數百年來,日內瓦湖的船隻航道和前往聖伯納德山隘的主要陸路通道,都由這座小島所控制。西庸古堡建於11世紀,最早的文字記錄是1150年,是瑞士相當具有歷史性的建築。一開始,西庸古堡是作為一個天然防禦和控制歐洲南北通道的要塞而建造的。現在的模樣是經過幾個世紀的部分建造和整修的結果。除了作為要塞外,城堡還提供官員住宿及地下監獄,記錄有200多名囚犯在此度過餘生。
西庸城堡自12世紀到16世紀為薩瓦伯爵家族擁有。1536年,該地區被伯恩(Bern)佔領,後來由沃州(Vaud)居民接管。1530年至1536年間,日內瓦的獨立主義者弗朗索瓦·伯尼瓦(François Bonivard, 1493-1570)曾被囚禁在此。英國詩人拜倫(Lord Byron)寫成了著名的長詩《西庸的囚徒》,歌頌自由,使得城堡因此聲名大噪。
這段歷史以及古堡的建築和用途,顯示了它在瑞士歷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通過這些事件,西庸古堡不僅僅是一個防禦工事,更成為了歷史和文學的重要象徵。
這次旅遊唯一有導遊導覽的地點就是這裡 -- 西庸古堡,領隊終於可以在旁邊養喉嚨休息一下。內部參觀包含防禦塔樓、軍火庫、公爵居所、紋章大廳、禮拜堂等,總共有25座建築物、3個庭園、2道環形城牆,以及最著名的地下監獄。
古堡內有許多保存完好的房間,展示了古代貴族的生活方式、器具、生活日用品和歷史遺跡。然而,有些許遺憾的是古堡正在維護中,所以許多鷹架成了古堡的裝飾品。即便如此,古堡外頭的湖岸公園依然令人驚豔,公園的花朵開得十分漂亮。原先湖岸公園其實是古堡周邊的休憩公園以及放置火炮的遺跡,也證實西庸古堡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後來人們將這塊地重新整頓,變回了如今美麗的公園。這次參觀,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也享受到了美麗的自然景觀。
這美景位於遊輪渡口附近的岸邊,坐落在一個小小的廢棄渡小船的木棧道上。遠處是宏偉的西庸古堡在湖水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麗,前方則是一片薊花海則為這幅畫面增添了一抹鮮豔的色彩。眼前景象彷彿是大富貴人坐擁城堡,悠然望著湖畔,享受片刻的寧靜。這樣的畫面,如詩如畫,仿佛時間在這一刻靜止,令人陶醉其中,忘卻一切煩憂
西庸古堡參觀影片剪輯
離開西庸古堡後,前往中餐的飯點:蒙投
蒙投 (Montreux- 法語發音:[mɔ̃tʁø] ) 又稱 蒙特勒,位於瑞士法語區。 該市因其位於日內瓦湖畔、溫和的氣候和蒙特勒爵士音樂節和西庸古堡等景點而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 雖然此次來到蒙投主要是享用義大利披薩和搭乘黃金列車到終點站後與司機會合驅車到格林德瓦(Grindelwald)的少女峰山城區住一晚,只是短暫的停留,但這裡的魅力依然令人難以忘懷 ;這一趟旅程下來前前後後與司機分開行動不少次。也是瑞士旅程裡面參觀最少的一天,離開霞慕尼→西庸古堡→蒙投(搭乘黃金列車)→格林德瓦5星旅館。
蒙投的渡輪碼頭附近是飯前散步的絕佳去處,漫步於裝置藝術和石雕像點綴的公園,沿途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吃攤可供飯前開胃菜。當你慵懶地坐在長椅上,享受著瑞士溫暖的陽光,湖面的微風拂面,眼前的景色宛如畫卷。
在蒙投,你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的壯麗景色,欣賞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象。雖說當天中午水氣稍重,遠方的山巒被雲霧遮擋住,但無礙展示出這座城市不僅是文化和音樂的中心,也是大自然的絕佳展示平台,當漫步在湖畔,感受這裡的寧靜與美麗,所有的疲憊都將被拂去。蒙投的美麗不僅僅在於它的自然風光,更在於它所營造的那份優雅與寧靜。這裡的一切,都在向你訴說著瑞士的美好,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心靈的寧靜與愉悅。
飯後徒步前往火車站搭黃金列車,蒙投車站(法語:Gare de Montreux)是瑞士佛德州蒙特勒最主要的鐵路車站。瑞士聯邦鐵路的標準鐵軌列車在此經停,窄軌的黃金列車也以此站為西部起點。該車站是非常繁忙的車站,東西南北向的鐵路都會匯集到此處進行轉乘,此車站有 SBB、MOB和MVR三家鐵路公司在此站運營 。車站位於丘陵地的高處,所以得從湖岸碼頭爬80階的階梯去車站,瑞士人考慮到行動不便或拖大型行李的旅人,也很貼心再爬梯附近造了公共電梯免去爬梯的痛苦。由於離搭車尚早還有時間在車站內部逛逛,逛累了車站旁有COOP商店可以消磨一點等車時光。
MOB黃金列車專屬月台
就是搭這班全景列車從蒙投出發開往 茨魏西門 (Zweisimmen)的黃金列車,茨魏西門是終點站。看看黃金列車特殊造型,駕駛艙位於車頭最上方,下方則是乘坐位是包廂。這次搭的列車座位非常靠近包廂,因此才有機會將攝影機架在包廂外圍錄影,錄下這難得的全景式景象。
一個小知識分享:MVR是 Montreux-Vevey-Riviera 蒙投-維威-里維耶拉公司的縮寫
MOB是 Montreux Oberland Bernois 蒙投伯恩高地鐵路公司縮寫,也就是主角 「黃金列車」所屬的公司。
MVR和MOB同屬於金色山口集團(GoldenPass Group),但由不同公司運營。這兩家公司在協同合作下提供服務,分別負責不同的營運路線和地區。
SBB是 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 瑞士聯邦鐵路公司縮寫,也就是瑞士國鐵, 瑞士最大的鐵路公司,經營大部分國內和國際交通,營運瑞士高原地區的東西向主要路線。由於配合該國的多語言,縮寫為SBB或CFF或FFS。法語是CFF,義語是FFS。
提到MVR是因為黃金列車月台附近還有一台長的很像黃金列車的MVR列車。但車廂短小很多只有3節,型號是 斯塔德勒Surf型ABeh 2/6。 斯塔德勒的GTW(Gelenktriebwagen,意為“關節式動力車輛”)設計中,中間那截短小的車廂是動力車廂包含了所有的動力和傳動設備,這使得列車的運行提高效能。這種設計將動力集中在一個車廂中,而不是分散在多個車廂內部。
底下有該列車的介紹↓
順帶一提,發覺這蒙投車站乍看還真像臺鐵的新竹火車站+台中舊火車站融合體。建於1861年建築, 其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元素, 車站的建築結構反映了瑞士鐵路設施的實用性和美學價值,同時也展示了瑞士在鐵路建設上的創新和技術進步。
黃金列車的旅程中,沿途風光宛如專為這全景觀旅程精心創造。迷人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層次分明的葡萄園,奶牛在翠綠的牧場上悠然自得地吃草,遠處雄偉的阿爾卑斯山峰連綿起伏,傳統的木屋式建築散佈在平緩的山丘上,彷彿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蒙投車站 - 黃金列車影片剪輯
話說列車車頭包廂不提供預約服務,只能車站買票,包廂前有警語檔板,沒買票別擅闖,不過還是有人闖進去但都是拍網美照就離開。如果擅闖包廂內部,被隨車列車長看到了得付一筆錢罰款,而且列車長查票跑勤快的,這一趟下來查票查了三次,最後一次終於抓到一對父子黨,列車長隨即拿起他腰間的補票機,機器馬上咖嘎嘎嘎的開始印罰單,而且還不能拒絕。俗話說,人來都來了,沒被人查到別急著走拍完照再走,被人查到了罰完款就坐著別急著走。
還有一點是黃金列車讓團員們有難忘的回憶,就是黃金列車的車廂廁所,馬桶底下居然是空的,可以看到鐵軌的那種,這尷尬的場面,令人想方便還得考慮車速會不會太快導致剛方便完的物體回噴到身上@"@。我沒親身體驗畢竟我搭高鐵臺鐵都很少去廁所,寧可在車站解決;聽團員說,還真的是坐到一台會噴"黃金"的黃金列車。
終點站來到茨魏西門,眼前是與日本互為姊妹鐵路關係的南海電氣鐵道公司彩繪列車,於2017年10月24日宣布協議,旨在深化雙方友好關係,將兩條沿線地區發展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不過這台列車看起來有點欠缺維護,表面沾了不少灰塵,比起放在戶外另一台彩繪列車相比,有點邋遢。
茨魏西門車站站體很大,月台有8個,黃色站體是車站調度工作建物,看起來很有歐洲童話故事裡的小屋,有尖塔鐘樓才是車站本體。由於當天是下著茫茫細雨的關係,理論上茨魏西門車站後面是可以看到林德山(Rinderberg)但就是這麼可惜,然後看了氣象預報,說少女峰山區隔天早上是會起大霧的,中午會逐漸放晴,真希望預報正確,不指望晴空萬里,但期望天氣轉好是真的需要。
茨魏西門車站
當晚住在這格林德瓦一間5星級旅館(Romantik Hotel- Schweizerhof),這間旅館非常大,大到連領隊都說好險這次旅程訂到房間不是迷宮區域。
這間旅館晚餐是經典瑞士三式火鍋料理,吃鍋才是彌補行程中感覺缺少了甚麼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樂趣感,畢竟下午一大把時間都在坐火車。
瑞士三式火鍋,顧名思義就是有三種不同的火鍋料理,瑞士人吃火鍋並不是亞洲人認知的火鍋,而是起司鍋+油鍋+巧克力鍋,配料分別是:麵包+ 主餐(主要是牛肉、馬鈴薯、千島醬、沙拉醬、少許水果及豆菇類) 和水果盤,不吃牛肉餐廳會換成雞肉。起司鍋搭配麵包沾起司不稀奇,油鍋搭配主餐炸來吃也不算罕見,巧克力鍋配水果那就一個甜上加甜的滋味,而且每種鍋都是一個鍋供給6人個並用,因此晚餐足足吃了3小時才結束。歐洲人來說吃這麼慢是享受,亞洲人來說實在是太慢了一點也不浪漫,所幸聰明的東方人開發出另一種吃法,直接將配料一起下鍋,想吃的人自己搓來吃,想必是節約時間又不失料理樂趣的作法,瑞士的三式火鍋令我永遠記得它。
下面三張圖是旅館另一區大概是領隊說的迷宮小木屋區吧。
一大清早搭乘艾格快線纜車(Eiger Express )前往少女峰,這條纜車於2020年12月開始啟用,終點站海拔2320公尺的艾格冰川站(Eigergletscher),換搭百年齒軌火車上山前往少女峰。這個站體是火車與纜車的轉程站,有觀景台設施,不過可惜的是當天早上天氣就不大理想,外面霧茫茫下著雨。
抵達了歐洲之巔 - 少女峰。
少女峰是同名的山脈斷層中的最高峰( 4,158 公尺),位於瑞士境內屬阿爾卑斯山脈部份。斷層中其餘兩峰為艾格峰(Eiger,3,970公尺)及僧侶峰(Mönch,4,107公尺)。僧侶峰與少女峰遙遙相望。所以整個行程是搭纜車抵達艾格冰川站後,轉成坐少女峰鐵路公司的齒軌列車進入隧道抵達少女峰山凹處的少女峰站。
齒軌列車抵達少女峰站,從艾格轉運站到少女峰路程97%都在隧道內。
一進大廳印入眼簾的各式各樣精美的紀念品,時鐘、手錶、茶具、磁鐵紀念品和少女峰周邊商店應有盡有。價格如果當成新台幣就真的便宜,當成歐元算小貴,瑞朗那就真的貴。所以說瑞朗很好花用但也很難花用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它比其他周邊國家物價貴上很多。
由於早上天氣非常不好索性先從大廳出發沿著藍色步道(藍色走道都在山洞裡)走,慢慢逛。從少女峰全景電影、搭乘電梯前往斯芬克斯天文台前廣場、大水晶球、Ice Palace冰宮與戶外觀景區(與瑞士旗少女峰合影的大廣場)等地方。唯獨要注意一定得慢慢走,因為海拔已經超過3000公尺,比起馬特洪峰的3100天文廣場相比,走快一點就會喘。由於前一天忘了吃防高山症的藥,第一次繞藍色步道沒感覺,中午過後再走一遍走稍微快就會喘了 ! !
冰宮
上午時分,來到斯芬克斯天文台前廣場,雖然天氣霧茫茫,但頭頂卻感覺非常熱。原來即使霧氣籠罩,由於高山離太陽更近,即便看不到太陽,輻射熱仍能穿透濃霧直達山頂。到了戶外觀景區,溫度突然變得非常冷冽,彷彿與天文台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是因為天文台的位置比戶外觀景區更高,太陽的輻射熱更容易感受。
來到斯芬克斯天文台前廣場,眼前的景色除了白還是白,唯獨黑碌碌的烏鶇照的清清楚楚@"@,眼前的山巒是看都看不到的。
來到戶外觀景區,在冷冽環境意外的發現有人穿得很清涼,印證了一句古話:愛美不怕流鼻水。這名女勇者,想必是想提前半年慶祝今年的耶誕節 !!
中午吃完飯後,我們再次攻略戶外觀景區。天氣放晴了,爬上平台最高處,藍天白雲映襯著雪山山嵐,景色美不勝收。可惜少女峰 - 峰如其名,宛如羞澀的少女,只露出了半邊山峰。但這次旅程並未因此遗憾,因為順利地登上了歐洲之巔,見到了少女峰的美麗景色。
少女峰 ↓
僧侶峰↓
兩顆圓型的建築物是斯芬克斯天文台的雷達,後方是它的觀景台
瑞士為什麼要建設這種特殊運輸工具來抵達少女峰呢?這要追溯到17世紀,當時有許多詩人、畫家和學者前往少女峰地區,欣賞那裡的冰川、高山湖泊和瀑布。他們在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留下了許多記錄與詩歌。少女峰是一座非常高且被永恆冰雪覆蓋的聳立山峰,當時是完全無法進入,一直被視為無法征服的山峰。
然而,1811年8月3日,約翰·魯道夫·邁耶爾(Johann Rudolf Meyer)和赫羅尼姆斯·邁耶爾(Hieronymus Meyer)兄弟成功登上了少女峰頂。這次的登頂可能啟發了人們建設少女峰鐵路的夢想,使得後來的旅客也能夠安全且舒適地欣賞這片壯麗的自然景觀。
少女峰行程影片
下午,從少女峰下山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瑞士首都 伯恩。搭火車的路上抵達轉乘站小夏戴克站 ( Kleine Scheidegg ),發現一組列車的廣告配色非常好看。尤其是手錶廣告,本來火車跑不快,配上手錶廣告彩繪,看起來卻彷彿跑得很快。連COOP聯名款瑞士藥茶的彩繪貼上去,原本看起來萌呆萌呆的模樣變得活潑可愛許多。
從小夏戴克站( Kleine Scheidegg ) 換搭溫根阿爾卑斯鐵路前往勞特布魯嫩 ( Lauterbrunnen ) 又譯勞特布魯嫩、勞德本納。換搭的溫根阿爾卑斯鐵路列車就沒有少女峰鐵路公司好看的車貼廣告,黃綠相間條紋可能是該公司企業形象吧?
單齒軌特寫↓
行程手冊沒有說明勞特布倫嫩,這邊查了維基百科: 位於伯恩山底部的勞特布倫嫩山谷(Lauterbrunnental)及其周邊區域,少女峰地區的西面。少女峰、艾格峰和僧侶峰三座著名的山峰俯瞰山谷。勞特布倫嫩的德語直譯意為「很大聲的泉水」(Laut-Brunnen),因為山谷中有70多個大小不一的瀑布從山崖兩側落下,所以勞特布倫嫩也常被稱為「瀑布鎮」。 即將抵達瀑布鎮的景色美不勝收,眼前是一片小黃菊海,與點綴其間的木造小屋相映成趣,遠方山嵐中雲霧繚繞,彷彿一幅動人的畫卷。隨著列車突然一個大回轉,一條壯觀的瀑布驀然出現在眼前,這驚豔的景象令人無比震撼,也難怪人們會親切稱此地為「瀑布鎮」。
其實這一天搭乘列車發生的事情稍微多了些,早上從艾格冰川站出發的列車因為機件故障延後15分鐘,下山後前往瀑布鎮又發生一段小意外,還記得第一篇瑞士火車上下車得靠乘客自行按上下車鈕上下車的事嗎? 這一次也是機件故障,在列車抵達文根站( Wengen )時候列車門居然鎖住了打不開,站長與站務員急得跳腳,因為要上車的人很多,要下車的也不少,好在列車關閉電源後重新啟動列車門順利打開。其實這不是當天才發生,在搭冰川列車時就遇到了,好在都能化解。幸運的事到了終點站沒發生開不了列車門的事,順利地走下一個行程---伯恩。
伯恩(德語:Bern,[bɛrn] ;法語:Berne,[bɛʁn] ;義大利語:Berna,[ˈbɛrna])位於瑞士西半部領土中央偏北之處,為僅次於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和洛桑的第五大城,德語區第三大城市,是伯恩邦首府,亦是瑞士事實上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其舊城區今日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世界遺產。
伯恩老城區在198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因此伯恩是瑞士重點觀光城市。這次參訪得有伯恩老城、時鐘塔、玫瑰園(Rosengarten)、伯恩大教堂和熊公園。
玫瑰花園是伯恩舊城區的至高點,從這裡可以俯瞰中世紀古城的全貌。即將進入夏季,阿勒河畔兩旁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不禁停下腳步,駐足欣賞。不僅是旅客,這座玫瑰花園也是當地人的心頭好。不論是家庭、情侶,還是獨自一人,人們或坐或臥在草地上,野餐、聊天,享受著溫暖的陽光。雖然人多,但似乎大家默契十足,共同珍惜這裡的美好。公園路邊的玫瑰和鳶尾花爭奇鬥豔,花團錦簇,宛如一場盛大的嘉年華,將這片綠意盎然的天地點綴得如夢似幻。
伯恩的熊公園之所以重要,從「伯恩」這個名字的含義便可見一斑,因為「Bern」在德語中意為「熊」。既然來到這個以熊為象徵的城市,不去熊公園看看熊,實在是太可惜了。熊公園的位置非常特別,它位於阿勒河畔的一個轉角處,從這裡可以輕鬆步行到伯恩另一個的著名景點——Nydeggbrücke古橋。這座橋建於1840年,耗時三年完成,是連接舊城區與新城區的重要通道。而當你抬頭仰望時,就看到走鋼索的熊在眼前,栩栩如生,令人驚嘆。
鏘鏘~~ 忍者熊 !!!!!!!!!
當然它是一座雕像熊
這個熊雕像的背後,就是熊下班後會回到的居所(真是充滿愛心,連熊都有固定的住所)。整個河堤區域幾乎都是熊的生活空間。遊客不必擔心熊會游泳渡河,因為整個區域都有欄杆圍起來,屬於半野生半圈養的環境。能在這裡看到棕熊自由自在地在公園裡覓食,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相信都會愛上這個特別的景點。
看完熊公園後,領隊自費請大家坐上公車,前往老城區拱廊購物街的導覽。後來才發現,公車居然是免費的,好在領隊應該是能報公帳吧!,總共72瑞朗也不少$$ XD
拱廊購物街並不是這次旅遊規劃,而是晚餐後自由行程,當然唯二的五星級飯店想必大家用完晚餐後先享受享受,由於隔天的行程出發時間非常晚,因此絕大多數人隔天再去逛逛。歐洲每個城市或多或少有經典的教堂,伯恩也不例外。伯恩大教堂就是一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紀教堂,這棟教堂建於1421年,花了將近一個世紀才完成,19世紀又新增高塔,是瑞士最高最大的教堂。
然後再往前走是時鐘塔,也有說天文鐘,畢竟他有12星座指標和太陽月亮,很像捷克的天文星座鐘,但伯恩這座是分開的,鐘塔上面黑色那個是一般的時鐘,下面則是天文鐘。這是一座十三世紀就存在的古塔,也是伯恩第一座城門的遺蹟,後來在十五世紀變成了報時塔,就這樣持續到現在。華麗的鐘面,尖塔的形狀,都很像是童話故事裡才會出現的建築,而這鐘很特別的地方,它的天文鐘旁邊還有一個類似人偶會跑出來走跳的機關,每逢57分時人偶便會舞動,上面有小丑木偶敲鐘,公雞鳴叫,還有熊隊伍遊行,鐘旁的人偶則在整點前四分鐘即開始表演。
隔天,享受一下伯恩五星級飯店的早餐。不愧是五星級,想說泡個拿鐵就行了,結果服務生說沒有拿鐵但是有卡布奇諾,點了一杯還真的好喝,喝起來順口滑香,奶沫綿密, 喝的時候建議將奶沫重新攪入杯中和牛奶咖啡重新混合,因為大多做好端上桌之後基本奶沫和牛奶已經分離了。由於卡布奇諾比拿鐵還難製作,既然飯店選擇難度高的卡布奇諾那麼必須先點個讚 !!
伯恩火車站的正對面是伯恩聖靈堂,也稱為歸正會教堂。這座教堂以其樸實而莊嚴的建築風格著稱。建築物的設計十分簡潔,沒有過度的裝飾,牆壁為淺白色,屋頂是褐色,並配有一座高聳的尖塔鐘樓,這些元素共同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神聖的氛圍。值得一提的是,伯恩聖靈堂已被列入瑞士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名錄,象徵著其在文化與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伯恩火車站
站前廣場
伯恩老城區拱廊購物街上有間開了百年的巧克力店名叫 Confiserie Tschirren復古巧克力店,專販售松露、榛果薑餅和酒釀巧克力,有秤重計價也有賣整盒的,店面雖小,但種類繁多,殺時間的好去處,推薦給大家。
然後再次繞繞老城區到處逛逛,發現瑞士人非常熱愛工作,早上7點多,車站外圍街道已經是車水馬龍,每個人走路速度頗快,就連老城區也熱鬧了起來,像極了在台北的上班生活圈。底下幾張照片還是挑過人少車少的時候拍攝。
上午時分, 陰沉的天氣中前往阿爾卑納赫施塔德車站 ,搭乘齒軌列車前往皮拉圖斯山。車站前的天竺葵幾乎都盛開,那鮮紅的大花朵讓人聯想到皮拉圖斯山與「紅色火龍」的傳說,仿佛這些花朵正是火龍的象徵, 即便在這樣的天氣下,也為我們的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秘與壯麗的色彩。
皮拉圖斯的齒軌列車已經換上嶄新的列車車廂,傾斜48%陡坡緩慢爬山,由於山上起大霧,外面霧茫茫一片,也不知道山上的情況,列車上到山頂後,大概8成會一直保持在雲霧中,就算山上天氣變化無常,當天是沒有風吹撫的情況下,天氣改變機會不大。建議做上頭車頭排或是尾車最尾排,以方便欣賞風景
海拔2132公尺,山坡邊緣積雪未退,6月天山上仍然寒冷。有嘗試登上觀景台碰運氣等霧散去,但沒等到也不想等,霧實在太濃,加上氣溫太低,只好來到遊客服務中心逛逛。底下3張照片可不是相機沒自動對焦,而是霧非常濃,濃到感覺人在仙境一般。
皮拉圖斯鐵路建設計劃最初的提案出現於1873年,計劃中建議採用1435mm軌距,及最大坡度25%。然而對於該計畫的結論在那當時的經濟上不可行。
後來經驗豐富的瑞士工程師愛德華·洛赫爾提出新方案,最大坡度上調至48%,當時的齒軌鐵路無法到達這麼斜的坡度。因為齒輪跑在鐵路正上方,這麼高的斜度可能會導致輪子與軌道無法囓合,降低列車的推進力和制動力。於是洛赫爾將兩條垂直的齒條放在兩軌間,並讓輪齒朝向不同的方向,也就是水平齒軌。眼前這個蒸汽小火車模型是1889年開通後初代列車;而嶄新的紅色車廂是最新一代2022年開始使用的第三代列車( Pilatusbahn's Generation 3 )
大霧籠罩下,皮拉圖斯峰的清晰輪廓無法盡顯,但所幸天氣還算穩定,纜車運營也沒有受到影響 。下山坐上皮拉圖斯的「馭龍」纜車前往克林斯 (Krines)纜車站, 與巴士會合準備前往當天旅程的最後一站——施圖斯啤酒桶纜車。這是瑞士最新且最陡峭的纜車,其驚人的百分之110爬坡坡度讓人不禁屏息,體驗到令人難忘的驚險與刺激。
搭乘馭龍纜車時,俯瞰整個皮拉圖斯峰的另一面景色,是一次震撼心靈的體驗。從阿爾卑納赫施塔德到皮拉圖斯峰,屬於上瓦爾登的地區,地形多由岩石、石礫與灌木森林組成。如果天氣晴朗時,抬頭便可清晰看到皮拉圖斯峰的雄偉身姿,然而當天卻是霧氣瀰漫,讓山峰隱約在雲霧中。
從皮拉圖斯往克林斯方向,屬於下瓦爾登,中途在Frakmuntegg站需要從大纜車換成小纜車。在這段路程中,地形逐漸過渡到矮灌木、草原和茂密的森林,當天下午運氣極好,往山下天氣漸漸轉好,看到成群結隊的奶牛悠閒地吃草,宛如置身於阿爾卑斯山畫作中的場景。抵達Krienseregg站之後,從纜車就能遠眺克林斯與盧森市的美景。
這條纜車路線被稱為“馭龍”,就像乘著一條巨龍,緩緩在高空中滑翔,俯瞰整片壯麗的景色。當纜車抵達克林斯站,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金屬打造栩栩如生的紅龍,彷彿在迎接每一位遊客的到來。
施圖斯小鎮(Stoos)是歐洲最陡峭的纜車(注意喔 它是纜車不是齒軌列車,雖然它有齒軌,但設計之初是將車廂能夠抓握在軌道上),纜車會從 Schwyz 的山谷地帶往上帶到 Stoos 小鎮,海拔約 1,300 公尺,施圖斯小鎮人口約200人,也是個無車小鎮,2017 年底耗資 16 億才完工的世界最陡的纜車,有四節黃色的車廂。上山下山的坐法取決於要欣賞風景還是要感受與山壁之間衝擊感受 !! 有人說上山做頭車,下山坐尾車,其實這樣講法容易搞錯了,講法應該是往上山或往下山的方向坐;想欣賞建議下山時坐往山下的頭車車廂,看到的景色會比較寬闊,想感受超陡又筆直第一排山壁搖滾區的衝擊感,則上山要坐在往山上方向的頭車車廂,唯一缺點就是上山時候會被纜車的牽引機擋住看風景的視線,但是卻能看到百分之110的標竿往上爬的景象。
車廂外型超級新穎且前衛,當坡度很陡的時候,四節車廂會自動調整位置變成垂直排列,如同滾筒一樣車廂內部保持水平狀態,當地形平緩的話就會變成平行排列,相當厲害聰明的設計。
抵達這無車小鎮之後,滿天大霧,幾乎甚麼也沒看到,而且走在上小鎮也幾乎看不到當地人,彷彿因為濃霧躲回家裡,只剩下遊客中心的員工還在替大家服務。
就當大家正準備放棄等待並提前離開施圖斯時,濃霧突然散去了!!霧氣的消散彷彿揭開了施圖斯小鎮的面紗,展現出如同童話故事般的迷人景色。山嵐中的小木屋、綠意盎然的草地、悠閒的牛隻與遊客們逐漸浮現,就像在向我們說:「風景依在,只是霧太大,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這場景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下面幾張是腳程超快的團員拍下的宛如一幅幅風景畫的照片,如果提早離開,是不是就浪費這張張的美景了?
到了山下,回頭望向施圖斯小鎮,這才發現它隱藏在山頭之上,宛如一座高山上的秘境。遠離塵世喧囂,這裡的人們住在雲霧繚繞的群山之中,如同身處世外桃源。小木屋散落在青翠的山野間,靜謐安詳,彷彿是大自然的守護者。當薄霧輕輕飄過,景色愈發顯得神秘而夢幻,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隱世的仙境,心中不禁生出無限的嚮往。
盧森 (Lucerne),又稱琉森、陸森。通向瑞士中心地帶的大門,它位於盧森湖畔如畫的風景區,鑲嵌在令人難忘的山嶺間。從施圖斯到盧森往西南方向再一次看到楚格湖(Zugersee),這個在瑞旅第一篇有提到這座湖,是位於瑞士中部的一個淡水湖泊,面積39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楚格州境內,南部約有10平方公里位於施維茨州和盧森州境內。中間卡了一座瑞吉峰,往南過去就是盧森湖,又稱四森林邦湖,很簡單因為有四個聯邦跟這座湖相依。湖岸邊有不少的高山,如皮拉圖斯峰、施圖斯峰、瑞吉峰等,湖光山色構成典型的瑞士風景,美不勝收。不論瑞士人或外國人,都被盧森湖壯麗的風景吸引到來,使之成為旅遊勝地,湖岸上有不少旅店及渡假設施。
傍晚十分前往盧森市一間老中開的中式餐館,享受一下中式餐館出菜之快的速度,又能稍微懷念一下東方菜的味道;也驚訝地發現,一盤麻婆豆腐居然賣79瑞朗,一盤糖醋排骨賣99瑞朗!! 這讓團員們都大吃一驚,原來這裡的物價不僅僅匯率的問題,連一盤中式簡單料理可以賣出如此高的價格,可見這裡的人月收入肯定高出不少,現在轉行來這裡打工不知來不來的及??
瑞士最後一晚住在盧森湖畔,位於韋吉斯的 Hotel Rössli Gourmet & Spa 旅館,如同第一天下榻的旅館一樣,是個景色相當優美、依山傍水的好住所。早晨醒來天剛亮,沿著seestrasse往東走,一路一直到Evangelisch Reformierte Kirche一座歸正教會教堂,每一路段的景色都是美景。
湖邊的風景如畫,從踏入這片土地開始便能感受到。 沿著海濱長廊漫步,兩旁開滿了色彩斑斕的花朵,它們與深藍色的湖水形成了迷人的對比,讓整個畫面顯得格外生動。彷彿置身於一幅風景畫中,每一步都充滿詩意。這裡的靜謐令人著迷,儘管不是唯一的遊客,但每個人似乎都默契地保持著這片土地的寧靜,讓這裡的和平氛圍得以延續。
總之,韋吉斯的湖濱長廊是一處景色優美的地方,適合放鬆心情,享受永恆假期的感覺。無論是感受瑞士的自然之美,還是尋求內心的寧靜,這裡都是值得一訪的理想之地。
有美吧~ 美到彷彿仙境般的環境,令人不想離開。
接下來半天行程探訪盧森市兩大景點:哀傷的獅子以及卡貝爾橋。
哀傷的獅子像 (Löwendenkmal) 又稱 垂死的獅子像。位於盧森市的一座雕像。這座雕像由丹麥雕塑家巴特爾·托瓦爾森設計,用以紀念1792年8月10日在保衛巴黎杜伊勒里宮的戰鬥中作戰的1100多名瑞士僱傭兵。這段歷史的悲劇性透過受傷的獅子雕像得以傳達,雕像中的獅子因為一支長矛深刺入心臟,表現出極度痛苦的神情,這種悲痛深深打動了觀者。正因如此,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盧森的獅子是世界上最悲傷、最動人的一座石雕。」
如果對這段歷史不了解,或許只會讚嘆獅子雕塑的栩栩如生,但一旦了解了這段歷史,就能感受到石獅的神情是如此哀傷,正如它所紀念的那段悲慘歷史。
眼前看到的教堂位於盧森市的聖萊奧德伽爾教堂(St. Leodegar im Hof)是瑞士盧森最重要的教堂和該市的地標。從Seebrücke這座精心舖設的橋梁橫跨河流,開放行人與車輛通行,並可欣賞歷史悠久的卡貝爾教堂橋美景。
關於這座教堂的歷史:8世紀前後,原於現今教堂所在地就有一座獻給聖莫里斯的修道院,當時也被稱為路森修道院,此修道院份於普濱小丘(Pepin the Short)之手。到12世紀時,修道院已歸在繆巴歇修道院的管轄,而繆巴歇的守護聖人是德盧塞道加(St. Leodegar)。1291年,修道院被出賣給了哈布斯堡家族,1433年,盧塞恩市(當時已是瑞士聯邦成員)接管了此修道院,而在1455年,修道院由本篤會改為現如今的「普天同慶」(或稱 普世修會 )教堂。宗教改革時期,這個修道院進入了全盛期,因為盧森在瑞士的天主教各州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城市。羅馬教宗的使者,駐紮在盧森,使用這座教堂作為他的主教座堂。
教堂橋(德語:Kapellbrücke,音譯「卡貝爾橋」)是一條木結構廊橋,跨越羅伊斯河(Reuss)兩岸,接近盧森湖的出口處。這條廊橋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木橋,是盧森的地標,也是瑞士的一大旅遊景點。因為橋的北岸有一座聖彼德教堂(St. Peters-Kirche),所以該橋得名「教堂橋」。卡貝爾橋建於1333年,本來是為了盧森的防禦需要而建。橋身是棕色的,而橋頂髹( ㄒㄧㄡ )紅色。在廊橋的裡面有約一百二十幅於十七世紀時所繪關於盧森歷史的畫。 這些畫板描繪了盧森市的歷史場景和宗教故事,因此也被稱為“畫板橋”。 卡貝爾橋中間有一座140英尺高的八角形水塔(Wasserturm),由磚建成。此水塔原本用作監獄、拷問所、瞭望台及金庫。
漫步於盧塞恩河畔,踏在這座充滿歷史的古橋上,耳邊傳來木製地板的嘎嘎聲響。橋上裝飾著各種畫作藝術,令人讚歎古人的精湛工藝。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古橋歷經了數百年的歲月,仍然屹立不倒。雖然1993年發生了一場火災,燒毀了大部分橋身,但經過瑞士人的細心重建,橋樑恢復得幾乎完好無損,不知情的人甚至會以為它本來就應該是這樣。這樣的修復工作展示了瑞士人對古蹟維護的用心,走在這座橋上,彷彿穿越了時光,讓人更能體會當年人們的生活。我想,這正是旅行的意義所在吧!
走過卡貝爾橋後,再走上Rathaussteg橋,可以看到卡貝爾橋的另一面,這是拍照的絕佳位置。這座橋散發著一種復古的美感,讓人感受到兩側的強烈對比:一邊是充滿現代氣息的商店街,另一邊則是歷史悠久的橋樑。橋的周圍還有小船和獨木舟漂浮著,走到盡頭甚至可以拍到遠處的城堡。這裡的確是值得一遊的地方。
漫步在盧森湖畔,眼前展現出一片如詩如畫的景致。湖面靜謐如鏡,映照著四周的古色古香建築與碧藍的天空,仿佛將整個世界定格在這一刻。優雅的天鵝悠然自得地遊弋在湖面上,為這美麗的畫面增添了幾分靈動。停靠在碼頭上的遊船,船尾高掛著一面鮮紅的瑞士旗幟,隨風輕輕飄揚,為整個湖畔增添了幾分莊嚴與美感。沿著湖邊的小道前行,可以看到橋上飄揚的瑞士國旗與周圍生機勃勃的景象交相輝映,令人心曠神怡。
湖畔的商店街上人潮川流不息,充滿活力的商店櫥窗與古樸的建築相得益彰,每個人都在這裡尋找屬於自己的瑞士故事。這裡的一切,無論是自然景色還是人文風情,都在述說著盧森獨特的魅力。
總結一下這次瑞士之旅,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國家的獨特魅力。高山巍峨、白雪皚皚,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彷彿每一處都是一幅完美的風景畫。火車和纜車帶領我們穿越這些壯麗的景色,無論是在山巔俯瞰,還是在湖畔漫步,總是能被這裡的美麗風光所震撼。
瑞士的空氣清新無比,呼吸之間,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純淨與安寧。這裡的街道乾淨整潔,商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精緻的巧克力,以及各種名牌奢侈品,讓人忍不住想要一逛再逛。然而,高昂的物價也讓人時刻提醒自己身處於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不同於其他歐洲國家,瑞士的建築風格更具獨特性,少了審美疲勞,卻多了高山與自然景觀的融合。那高山上的殘雪、飄渺的山嵐,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成為我對瑞士最深刻的印象。每一張照片都如同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帶著無限的回憶與感動。瑞士,確實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美麗國度。
總結的影片↓
留言列表